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点击数:4512024-09-25 00:00: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部署,要求党员干部不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根本上要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方志敏被俘时,国民党士兵从衣领搜到袜底,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外,一文钱也没有搜出,搜身的士兵难以相信这位经手款项总数上百万元的共产党领导居然如此“穷酸”。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原书记孔繁森去世时,遗物中只有8元6角钱和去世前四天写下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是什么支撑他们在艰苦的斗争和工作中始终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从方志敏“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的豪言中,从孔繁森“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的诗句中,我们能够找到答案,那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今天,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陷阱”更加复杂多样,只有不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练就拒腐防变的“金刚不坏之身”。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关键,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要有正确的公私观。公私不分、公权私用,就不可能做到清正廉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公私分明,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私利。“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他为官做事的原则。妻子托他给亲戚安排工作,他却说:“我没这个权力。”焦裕禄始终克己奉公、廉洁用权,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权力观、公私观。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要在公与私之间划一条鲜明的红线,时刻秉公心、守公道,不让权力任性“出界”,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